新聞視點您現在的位置:首 頁 -- 新聞中心 -- 新聞視點
政協(xié)提案:強化深圳中小學校禁煙措施
發(fā)布日期:2019-01-21 21:09:36
關于強化深圳中小學校禁煙措施的提案
提案人:鐘帆飛
編輯:三浩商學院
導讀:2019年1月16日上午,深圳市政協(xié)六屆五次會議在深圳會堂隆重開幕,深圳市政協(xié)主席戴北方作政協(xié)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,廣東省委副書記、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,市長陳如桂應邀出席。深圳市政協(xié)委員、東方銀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鐘帆飛積極參政議政,每年都提交社會普遍關注的民生提案,今年又提交了兩個提案,分別是《關于強化深圳中小學禁煙措施的提案》和《建立長效機制,發(fā)揮機關團體、企事業(yè)單位和廣大市民在搶險救災中的重要作用,群策群力應對突發(fā)事件》。
【案由】
2018年1月,在深圳市政協(xié)六屆四次會議上,我遞交了三個提案,其中之一是《禁止行走吸煙,提升城市形象》,呼吁強化禁煙措施,禁止在鬧市區(qū)行走吸煙。提案引起了強烈反響,主流媒體和多家自媒體都做了正面報道,民眾紛紛表示支持。十分遺憾的是,迄今為止,仍未見到相關條例出臺,控煙局面也未見明顯改善。
吸煙已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,對青少年的危害尤其嚴重,為此,我國的《煙草專賣法》(1991年頒布)、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(1999年頒布)、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(2007年修訂)等相關法律法規(guī)明確規(guī)定,禁止中小學生吸煙,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,2014年1月,教育部還下發(fā)《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》,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禁煙措施提出了嚴格要求。相繼出臺的控煙政策,讓青少年的吸煙狀況得到了控制,但現狀仍然不容樂觀,在2018年的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中,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宣傳司副司長李濃說:“調查顯示,中國青少年吸煙率為6.9%,嘗試吸煙率為19.9%,還有1.8億兒童遭受二手煙的危害。”看到這一組數字,我深感憂慮。
2014年3月,深圳發(fā)布了《深圳經濟特區(qū)控制吸煙條例》,人稱史上最嚴厲的控煙條例,但深圳的中小學校的控煙情況仍然不是很理想?!犊責煑l例》發(fā)布一年多以后的深圳市健康素養(yǎng)監(jiān)測結果表明,深圳中學生吸煙率為15.13%,小學生吸煙率為5.98%,年齡最小的煙民為6歲。
2018年6月12日,深圳市控煙辦發(fā)布《2017年深圳市中小學周邊煙草銷售調查報告》,他們隨機調查了全市72所中小學和職業(yè)學校,結果顯示,九成以上的中小學校100米內有煙草銷售點,只有大約三成商家擺設有“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制品”和“吸煙有害健康”標識,前往買煙的中小學生,七成以上的學生從未被拒絕。甚至有商家刻意為學生買煙行方便,將香煙拆散按支零售。因學生的購買能力有限,他們買的多為3—5元一包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低檔香煙。
據我調查所知,許多發(fā)達國家嚴禁中小學生吸煙行為,新加坡不錄取吸煙學生,日本更嚴厲,禁止未滿20歲的未成年人吸煙,中小學生吸煙,一經發(fā)現,立即開除,明知孩子吸煙而不予制止的監(jiān)護人,罰款1萬日元,出售香煙給未成年人的商家,罰款50萬日元。
讓我稍覺欣慰的是,據媒體報道,2018年7月4日,深圳市坪山區(qū)馬巒市場監(jiān)管所執(zhí)法人員,對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的商家開出了中國第一張高額罰單,萬眾百貨的煙酒攤位,因為給一個初一學生出售香煙被查獲,收到了3萬元的罰單。全國上百家媒體報道了這一新聞。按規(guī)定,商家需在三個月內交納罰款,非常遺憾的是,沒有一家媒體跟蹤報道,3萬元罰款,到底有沒有執(zhí)行。
【建議】
為了有效控制深圳中小學生吸煙現象,給孩子們創(chuàng)造健康成長的環(huán)境,我建議:
1、 全市中小學校園全面禁煙,教職員工的獨立空間也不得吸煙。
2、 鼓勵有吸煙習慣的中小學教職員工戒煙,一時不能戒煙者,尤其是為人師表的教師,應保證不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所當學生的面吸煙。
3、 是否吸煙,應作為招聘教職員工的重要指標。
4、 在校學生吸煙,可處罰監(jiān)護人。學生在校外吸煙,成人有勸阻的責任和義務。
5、 大力宣傳無煙家庭,不能戒煙的家長,應保證不在未成年子女面前吸煙。
6、 學校周邊100米之內的商家,不得出售香煙。
7、 任何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的商家,一經查實,罰款至少3萬元。
8、 電子香煙與傳統(tǒng)香煙一樣對人體有害,許多國家包括香港已全面禁止銷售電子香煙,我們應至少禁止網絡銷售,同時,與傳統(tǒng)香煙一樣予以控制。
9、 聯合各大主流媒體,加強控煙宣傳,由煙草企業(yè)贊助系列戒煙公益廣告,在指定報刊上推廣。
10、修訂《深圳經濟特區(qū)控制吸煙條例》,讓控煙措施與時俱進,及時適應不斷變化和發(fā)展的新形態(tài)。